發(fā)布時間:2023年07月20日 17:11 來源:中國新聞網(wǎng)
【解說】刺繡,是用繡針引彩線,將設(shè)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,以繡跡構(gòu)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。
【解說】7月18日,記者走進寧夏銀川市趙桂琴的刺繡工作室,各式各樣的刺繡仿佛一張張照片一般栩栩如生,令人贊嘆不已。
【同期】國家級非遺項目刺繡自治區(qū)級傳承人 趙桂琴
我把咱們的刺繡就融入到生活中去了,就比方說,以前我們都是用筆畫上去的,看見了生活的點點滴滴,我就能真是以針代筆,現(xiàn)在就是攝影作品,每一幅攝影作品,(不管)有多難,在我們的針下,都能把它栩栩如生地完成。
【解說】趙桂琴從小就喜歡做刺繡,如今已走過48個年頭,在她的印象里,小時候村子里一切“美的東西”都離不開刺繡。
【同期】國家級非遺項目刺繡自治區(qū)級傳承人 趙桂琴
我們過去,就是曬被單子、我們(的)枕頭、我們(的)鞋墊、老虎鞋……所有的生活用品,都是用手工繡出來的,都用刺繡追求美的一種表達(dá)方式,所以說漸漸地我就喜歡上了刺繡。
【解說】趙桂琴鉆研刺繡的路途并不是一帆風(fēng)順,在她年輕的時候,被迫于生計的壓力,常常會身兼數(shù)職,但這并沒有阻擋住她熱愛刺繡的心。
【同期】國家級非遺項目刺繡自治區(qū)級傳承人 趙桂琴
(我)自己開過小超市,在餐廳打過工,在這非常艱難坎坷的生活狀態(tài)下,我沒有把我的刺繡丟掉。我哪怕一年四季的衣服我都沒有分明過,可是我感覺我不做這個刺繡不行。
【解說】趙桂琴對于刺繡的熱愛,被女兒王倩看在眼里,記在心里。在王倩看來,母親不僅從姥姥那里繼承了西北刺繡獨有的針法,還加入了新的元素。
【同期】國家級非遺項目刺繡自治區(qū)級傳承人 王倩
在我姥姥那個年代,她繡的針法和一些色彩、線條都是比較簡單的。我媽媽到中期的時候,為了這個刺繡作品更加的美觀,在針法上做了非常大的改變,融合了一些掇繡進去,通過刺繡和掇繡相結(jié)合的方式,使刺繡作品更加立體、美觀。
【解說】受母親的影響,王倩也走上了做刺繡的道路,成為了一名非遺傳承人。如今,她和趙桂琴共同努力經(jīng)營著刺繡工作室。在未來,王倩希望接過母親的接力棒,通過自己的方式,將刺繡發(fā)揚光大。
【同期】國家級非遺項目刺繡自治區(qū)級傳承人 王倩
這個刺繡不僅可以作為一個藝術(shù)品,我覺得應(yīng)該把它返璞歸真,就是更多地運用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。比如說我現(xiàn)在可能會繡一些衣服、包包,還有一些小飾品,耳環(huán),這些小東西我都會繡。就是把我們的刺繡徹底的用到我們的生活中,這樣才會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刺繡、關(guān)注刺繡。
謝宇 寧夏銀川報道
責(zé)任編輯:【李季】